欢迎访问红色基因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因研究 > 红色基因研究 > 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

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9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作者:石习杰

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井冈山革命中沉淀的以井冈山革命遗址为载体,以井冈山革命实践为内容,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井冈山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来加强红色文化自信对高校辅导员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及其特征分析

1.井冈山红色文化概念鉴定

“ 文化”是一个涵盖比较广泛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财富。” 红色文化作为文化的范畴,是1921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来的红色历史、红色遗物、红色精神,这其中包涵了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财富。 井冈山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井冈山斗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经验、红色革命精神形成了独有的井冈山红色文化。

2.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特征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外显就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革命遗址、革命遗迹,以及承载革命历史的博物馆、纪念馆、墓碑实物。 这其中包含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诸如“ 农村包围城市”“ 支部建在连上”“ 密切联系群众”“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革命经验。 还包括毛委员上井冈、黄洋界保卫战、朱毛挑粮、反“ 会剿”“ 进剿”等等历史事件。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内核就是“ 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汲取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汲取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汲取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利的教训,结合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的具有指导中国革命发展的宝贵产物,对指导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作用

1.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情怀

高校辅导员通过深入井冈山地区,穿上青色的红军装,系上红色的牺牲带。 站在当年红军上井冈山前整编的三湾大树下、坐在龙江书院军官教导员们学习时坐的板凳上、走进在毛泽东思考中国未来的八角楼上、走在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上,这些真实的历史现场和真实的环境再现能够让高校辅导员从心理上和情感上与红色革命意志产生 共振。 身 临 井 冈 山,目光所及的场 景让《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这些记忆中珍藏的文字在眼前鲜活了起来。 身临其境的教育能够让高校辅导员感受到毛主席上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感受到黄洋界保卫战的惊心动魄,感叹抵御国民党军队的“ 进剿”“ 会剿”以及全面军事封锁带来的艰辛。 这种感悟能够从灵魂深处激发高校辅导员对革命党人的敬佩,激发弘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2.井冈山红色文化内容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业务技能

(1)井冈山红色文化经验能够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大学生,井冈山红色文化经验可以直接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 借鉴“ 支部建 在连上”的思想将学生支部建在宿舍楼栋、建在学生社团、建在学科专业上等党建方法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用《永新调查》《宁冈调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开展学生工作调查,通过调查学生思想、调查学生学习、调查学生生活,实事求是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 借鉴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严自律的同时仅是资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资源的优化,从短期来看,中心校、兄弟校的建立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从长远来看,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需要落到实处。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建立,网络远程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国家教育部门也可以尝试从远程教育方向向广大农村地区投放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如省级名师在线课堂等,可以为农村学生搭建接受优秀、先进教育资源的平台。

3.农村学子

作为学习的主体,农村学子也不应建立“ 学习只为逃离原生家庭” 的想法,努力为自己和家乡的明天拼搏,相信努力学习可以改变一切是第一要务,坚持“ 知识改变命运”,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为人生创造更多 的可能。 同时,学子 也不能 以 考上大学、进入名校为重点,在进入大学后,应努力通过各项社交活动,多学多听,融入现代化城市和大学,更好的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回馈家乡回馈社会,实现人生更有意义的价值。

四、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清北农村新生比例的问题不仅仅是重点高校的问题,更是当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的一个缩影。 不管是农村学子入学后容纳率不高,还是城乡教育分配不公的问题,都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的多方面努力。 前路漫漫,令人欣喜的是,多年来努力的成效可观,最终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公平和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从而从根本上保障每个学子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兼顾效率与公平,优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